Posts

不知道該說是起床氣還是就是很生氣的周五

一早情緒很差,瀰漫著怒氣,大概又覺得總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,但我只是想睡飽而已,卻不行。 我只是想睡飽,但要早起做早餐。 我只是想睡飽,但要自己送小孩上學。 我只是想睡飽,但還是要上班。 我只是想睡飽,但還是有各種會議和約需要去做。 同樣的句子可以套用在: 我只是想好好處理信件,但要開會。 我只是想好好寫 spec,但要開會。 我只是想好好看書,但要做家事。 我只是很累不想講話,但我就要出門上班還要接小孩避不開人際互動。 早上很偶然點進去信誼基金會的電子報,看到這段: 常被糾正的孩子也愛糾正別人 五歲到八歲的孩子是透過他人的回饋來認識自己,例如:「 我什麼事情做得好?」「老師或爸媽怎麼看待我?」 如果孩子經常得到好的回應,會建立比較正面的自我形象, 相 信 自己是好的,反之,如果經常被指正,自我價值感就會比較差。 經常被糾正的孩子,可能會形成以下兩種保護機制: 一是孩子為了避免被否定,也會喜歡挑別人的毛病、 指出別人的過失,希望藉由這樣的對比,顯示自己比較好; 二是孩子習慣說謊、否認或是找藉口、推卸責任給別人, 以避免被指責被否定。以上兩種反應機制, 將不利於孩子的道德發展, 而且容易讓孩子停留在靠賞罰約束行為的他律階段, 無法養成自律的行為。 想到我的寶寶,好像也看過他在告別人狀,但當下我的反應就是「幹嘛多管閒事」,媽媽本人是一個寧可跟大家保持溫和但不失禮的距離,但也不想自己多靠近的個性,我自己的世界蠻好的。  但顯然寶寶的需求不是這樣。 我的寶寶啊在我這裡雖然大部分得到的是正面的回饋,但在某些場域,他總是獲得指責而不是肯定,我知道,但就這件事情,還是上班領薪水的媽媽我幾乎是無能為力。 甚至是我自己,對他也不可能 24/7 都和顏悅色。例如今天,媽媽陷入睡眠不足起床氣的狀態,他就是帶著被媽媽兇、被媽媽拒絕玩 iPad 單字遊戲的挫折感去上學了。 是有抱歉感,但看著他沮喪情緒煩躁的小臉,學校旁邊不能臨停太久,也只能上車開走了,還是不知道怎麼讓寶寶在最好的環境下成長。然後,開車還是要耗精神,特別是上班尖峰時刻,我更想睡了,好想找個地方睡覺。 看看下午的會議,一連串到四點,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請假。 COMPUTEX 緊急期間請假,我最好有個好理由;顯然沒有,睡不飽和情緒不好應該不是台灣公司請假的正當理由,幸好打卡時間總是很早,本日時間到就下班好了。 下班要去哪呢?不想接小孩

關於自己開車

清明過後,ㄤㄟ部門基於種種考量,重新施行了每週固定天數 WFH 的機制,也因此,我也回到了每週固定天數「自己開車送寶寶上學」的日子。 記得上一次的施行,總是讓我非常疲憊,可能是開車對我太耗費精神,兼之上班本來就壓力大,又要自己接送小孩,步驟環節多,戒慎恐懼,就怕哪一步出錯,延遲了後面分秒必爭的日常行程。 而這次截至目前為止,一個多月以來,我竟然還沒有特別感受到窘迫或是不耐。 猜測是大家已經磨合出一些默契和彼此體貼,包含寶寶現在早上都不會賴床,一喊就起床執行 morning routine 的各種事項,還會提早穿好鞋子等媽媽一起出門;還有爸媽和公婆,到了ㄤㄟ WFH 的這天都會先幫我們把晚餐準備好直接外帶回家吃,也不需要我多解釋什麼。 至於我自己開車變得比較沒壓力,就不太懂原因了。並不覺得開車技巧這種東西,會放空幾個月就突飛猛進啊? 大概還是心態,不趕不急,畢竟怎麼開我到公司都是 8:40 左右,不可能遲到,於是轉為享受獨自開車的這段路途,或是說「應用」獨自開車的這段路途,也許就是所謂的 me time。 這段時間用來幹嘛呢? 用來在我需要時聽唐陽雞酒屋(國師的 podcast 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很好的安頓我的心靈)、思考工作或家庭的各項排程,也用來觀察自己開車時的各種操作。 發現開車啊,很多時候都不是用主觀意識思考,而是透過累積的經驗值,對鋪天蓋地的環境資訊快速下判斷。我總是對潛意識說「就交給你了哦。」然後繼續開車,舉凡遠方五十公尺前一台正在切入/開出路邊停車格的車子、慢悠悠晃蕩的阿伯騎機車、一台很有企圖心/很 chill 的鄰車等等,都會變成下一步的判斷依據。 偶爾也會遇到很討厭的那種,突然切換車道的人。以前會很生氣,大概是路怒症的一種,但現在會拉一小段同理心:「也許她/他不太會開車,換車道真的很緊張」、「也許是阿伯,已經看不太清楚了,開車就是霸道了點。」 大概是年紀到了? 現在「保護、體貼他人」是我開車的一個重要原則,路上看到行人要過馬路(不管是不是斑馬線),盡量就把車停下來幫他擋著後車,看到機車也是盡量繞開,覺得呢,畢竟這台車比較大,我們要盡自己所能保護 & 尊重對方,同時我會許願著:希望今天我善待他人,來日也會有人善待我的寶寶。 每一次讓道護車護人,都是媽媽的祈願。 開車蠻有趣的吧,是重要的獨處時間,也算是驗證種種經驗法則兼之考驗自己的駕駛技巧,我在順

想了很久才有一點方向的水逆震盪

所有的星座分析專家都說「4/21 開始水星逆行,一路到 5/15」。 這可真是好長一段時間,即使我對水逆的看法已經從純負面,到了「去蕪存菁、斷捨離、看清現實」這種帶 positive 的態度,還是有點挫挫的。 結果怕都還沒怕幾秒,直接從上週四就在工作上炸開了。 不過工作嘛,身為一個已經不是新人(很久)的職場媽媽,很幸運只花了大概五六天左右,在同事們的支持下,就算是勉強把自己從第一波水逆工作震盪中穩住;在週二我正覺得,好像沒有真的造成什麼工作上的關係破裂,心情超好,快度過這次震盪的鬆懈時刻,水星就突如其來在家庭中發威了,猝不及防,我被轟得四分五裂,感覺碎片都快拼不回來。 工作時因為很忙很多事情,沒什麼時間思考家庭的狀況,家裡的問題也就被擱置,但這些一到了下班回家,就開始慢慢浮現,成為房間裡我無法忽視,但其他人可能視而不見的大象。 相當不解,工作時的水逆我可以面對,但家庭的,為什麼好像不行?兩者都是核彈等級,一個過得去,一個過不去。 想到後來終於有一點方向: 工作時,即使這次水逆莫名成為標的物/砲灰/擋箭牌,但在幾經反省我有無做錯事?掉棒?值得改善的地方?並跟同事多次談話、討論,一起找出可行方向後,我覺得有被同理、被肯定、被支持,即使前方大石頭很多,愚公移山的路上,不是一個人踽踽獨行。 工作上的水逆,我的解讀是幫大家認清「被忽略的事實」,同時「找出改善方法」。 而在家庭裡面對種種挑戰,放眼望去這十年,我好像,挺孤軍奮戰的? 不論是還沒當媽媽前的純媳婦角色,或是當了媽媽之後的雙重(多重)角色,似乎我(女性)就是被期待、被質疑、被要求的那一個。 不吝給予我的家庭角色鼓勵和肯定的,都剛好,不是我的家庭夥伴,唯一那一個,是我兒子,他的回饋,總是讓我明顯的知道,自己是一個還不錯的媽媽。 但「家庭裡」沒有人會主動說我是一個不錯的老婆(除了忍到極限去跟ㄤㄟ討要)/媳婦/女兒(這部分我會自己去撒嬌,所以還稍微有被滿足)。老婆的角色ㄤㄟ當然不敢嫌棄;媳婦嘛,在家庭裡好像永遠都只有「待改善」,沒有「優秀」,奇妙的是,我在同事朋友們之間還獲得「台灣好媳婦」的戲稱,自評分數不差,只是沒有到事事乖巧可愛唯唯諾諾(人格上辦不到)。 想到這裡,終於找出問題癥結: 為什麼我的 ego(的部分角色)需要「外在的肯定」而無法自我完善? 為什麼理應是我最重要的隊友的另一半,沒有給予足夠的心靈支持? 仔細想想

很想睡覺的週四

這個週三整日維持腦袋高轉速,到週四果不其然又累炸了,大概是轉速過高,機械式起床,機械式準備早餐,機械式出門,機械式上班。 事情跟身體都還可以執行任務,但就是腦袋瓜整個寫不進去的感覺,或是說情緒/情感被屏蔽。 因為我覺得,好累哦。 在車上發呆和睡覺,一直跟老公說很想回家一起賴床,才睡四個多小時,整個睡眠不足,有時候真的很懷疑 6:21 AM 這種時間我是怎麼用意志力自動起床的。 大概是春天夏天到了,被窩的溫度沒那麼讓人不捨,但也足夠讓我想念。 在思考一些想跟寶寶去的季節性行程,看看滿滿的行事曆,好難安排,是我排太滿了嗎?「休息」也算是一項,不太忍心真的把空格填滿。 但真的很想再一起去看螢火蟲呀,去年的和美山有點下雨,螢火蟲挺多的,但沒有到滿山遍野,夜裡步道細細小小飛舞著,冷冷的螢光,感覺好像帶起了什麼溫柔的氣息,同行的人也都小聲說話著,即使無光源,非必要也沒有開手機燈光照路,對大自然貼心,保持溫柔的欣賞距離。 好想再跟寶寶和ㄤㄟ去一次這樣的行程。 大學和研究所時,我們會去橫山看螢火蟲,這應該是清大學生必備的成長節目,五指山步道的螢火蟲數量很多,但那裏遠比和美山要深山,伸手真的不見五指,想想學生時膽子真大,才三五個人就衝去深山看螢火蟲了,有時候還是騎機車,玩心一起(或是說為了降低噪音污染),還會在下坡時熄火只倚賴地心引力下滑(危險動作,不宜參考)。 好想出去玩。 昨天下班前跟附近的一起加班的同事聊到,我們位置這麼邊陲,但偏偏好幾個人都是默默很晚走,function team 整年無淡季,必須每天維持相同的火力輸出,到了年底的 annual review month,只能「更加大火力輸出」,相比 project team 扛業績,壓力山大,但好像工作人生多了一點鬆緊起伏。 要怎麼維持這種高壓下的健康人生,好像是 function team 的重要課題。 不了了之的閒聊,當然不會有結論,只能默默趕著寶寶上英文課的時間踩點下班,互相道別說別太晚。 突然更想到山裡看螢火蟲了。

關於好好吃早餐

有點想不起來在寶寶上小一之前的早餐,是什麼樣子?幼兒園時,為了讓他多睡一會兒,或是爭取出門時間,總是把寶寶的早餐裝在小盒子裡,讓他在車上邊聽故事邊吃,但常常因為專注聽故事,吃到下車前都還沒吃完。 仔細想想,舟車勞頓的,那並不算是「好好吃早餐」。 那時候的我跟ㄤㄟ,應該,有好好吃早餐,吧? 大概沒有,多睡幾分鐘都覺得奢侈,怎麼可能會好好吃早餐?而且那時候自動咖啡機還沒來到我們家,早餐,大約是我也和寶寶一起在車上進食,ㄤㄟ把餐點帶進辦公室,而往往到了下班時,我還看到那盒早餐完整的被帶回來。 「就沒時間吃...」面對我的哀怨瞪視,他總是無奈地回應著。 寶寶上了小學後,全家作息經歷幾乎是一學期多的磨合黑暗期,小學的上課時間相對幼兒園太早了(私幼時我們九點才送入園,公幼則是衝八點半,寧可多睡一點大家身體/成長好一點),每天都在遲到邊緣徘徊,7:50 的晨光時間(早自習),我們也常常拖到八點的升旗時間才送寶寶入校門。 因為小學時我們為了讓寶寶有足夠的精神上課,調整成在家裡吃早餐,也為了均衡的營養,我有段時間還堅持每天早上煎蛋配吐司或是其他。 但真的太耗時,也耗費我已經不是睡足的精神力。 那段時間只要遲到,我的情緒就不太好,開始檢討到底哪個流程要調整,誰早上又拖延了時間,短短的上課路程,車上大家都噤聲不說話,就聽媽媽沮喪不開心的聲音飄著。 這件事情終於改善,是媽媽本人終於摸索出全家晨起各自所需的準備時間,以及放棄現煮早餐這個堅持,改為應用冷凍饅頭、吐司或麵包、牛奶麥片等快速上菜的現成餐點。準備早餐的安靜時光,變成我和貓兒們的共享時間,不太需要言語的按部就班,讓廚房清醒,也讓自己清醒。 而ㄤㄟ,也從加班晚睡爬不起來,硬是調整為時間到喊了就起床,還可以協助替寶寶換衣服(一開始這些全部都是媽媽 cover),接著他們倆一起好好用早餐,講一下話,我就可以用這段時間梳洗化妝。 這幾天我還放起了音樂,讓早餐時間的氣氛更好;寶寶在不被催促,或是被爸媽的起床氣等各種情緒波及的良好狀態下醒來,慢慢吃完他的早餐,完成 morning routine 的儀式,獲得一張獎勵貼紙,全家一起準時出門。 有一個重要角色應該是ㄤㄟ後來購入的自動咖啡機,一開始我還挺不以為然,想說家裡咖啡器具齊全(手沖、愛樂壓),為什麼還要多一台? 後來想想,他根本是為了拿鐵控的老婆置備的,而且有了這台咖啡機,週間早餐我也可以快速

壓力型失聰

最近單側耳朵又常聽不見,不是完全聽不見,是「壓力型失聰」。 至少我是這麼猜測。 因為在 2018 年時,已經經歷過,那是第一次,因此立即去做了完整的聽力檢查,聽力並沒有真正受損,只是我總聽不見,那時候我常說「耳朵關門了」,耳朵一關門,晚上十點多還在公司的我,立即知道自己需要下班。 近期的工作壓力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,在我眼裡總是一個常態,走下坡的景氣,各種浮木型專案層出不窮,整個公司氣氛跟壓力鍋一樣,飽脹卻不安定。我沒有辦法完全確認要讓年底的 team performance 保持在 A 以上,要往哪裡走才好。 在這種狀況下,連續一週陪兒子適應小學作息的早起晚睡,平均五個多小時的睡眠,加上擔心他適應、老師標籤化、疑似 ADD/ADHD 等,零零總總「媽媽的焦慮」,看來是直接把抗壓表衝破。 下午的例行會議,我在不想動怒時卻被惹毛了,那其實是個慣性對大家潑髒水且好大喜功的部門,但我實在無法容忍那些偏頗、事後收割型的說詞,於是錙銖必較的開炮。 但會後卻覺得懊惱,總覺得先生氣就輸了,或者說不生氣就贏了,但我生氣了,怎麼總是特別容易被這個 team 惹毛,覺得很懊惱。 於是卡死在情緒理出不來,加上這幾天ㄤㄟ加班,為了維持兒子的作息,都得自己開車接送小孩、上下班,覺得很累,我不喜歡 rush hour 開車,說實話也沒有特別愛自己開車。 早上在規劃時間內出門,原本是很從容的,突然下起了暴雨,是媽媽會不忍心小孩撐傘走在路上的暴雨,所有的家長大概都跟我一般想法了,於是日常擁塞的路段,堵住的時間要比平時增長了三倍。 眼看兒子就要遲到,我卻仍堵在車陣中,連人行道都靠近不了,所有的家長都在送小孩,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少淋雨一段路。 開學一週還從沒有遲到這兩三分鐘的,我只能開過校門口再紅線臨停,讓兒子自己走下車趕緊進校門。 一路上心情就不好了,整日渾渾噩噩,喝了咖啡也提不起勁。中午去找教練稍微動一動,心情大體上還是低落的,覺得好像 email 看不完了,我竟然還跑去運動而不是趕快把信看完。 不過回過頭來想「選三哲學」,好歹我今天已經選到了「家人、運動」兩項。 晚上到家陪兒子上英文課,看看 Google Map,ㄤㄟ才到回家半途,催促兒子去洗澡,接著去拎了幾本跟工作無關的書,希望可以幫自己轉移一點情緒。拿到了陳繁齊的《風箏落不下來 》,書扉是這樣寫的「我始終是一個想太多的人,從愛一個人開

XX BU 老師

在昨天把我的焦慮倒出來後,陸續收到家人朋友們的關懷和分享,原來 ADD/ADHD(或疑似)並不是那麼稀少的個案,而兒子班導師在跟小孩見面三小時後,就得出「建議就醫用藥」的定論,根本是過於武斷,且有明顯的「標籤化」小孩的狀況。 回頭想想,確實如此,是對家長的情緒勒索和毫無同理心的表現。 關心則亂了。 下午又和老師講電話,主因是我們確認取消黃昏班(入學第一天講完電話後,一點也不想讓小孩在學校多待上 16:00 ~ 17:30 這段時間,畢竟老師也一直軟性威脅...),短短 4:09 的電話,我大致上得到以下資訊: 「有依照昨天媽媽的請求,今天多讚美小孩,他表現看起來也比昨天穩定。」 「 我今天教寫字,有發現他跟班上另一個確診自閉過動的同學,寫字起來那個筆跡,就是不一樣ㄟ! 」 「黃昏班我是帶二年級,剛好在學校才能幫這個忙,把小孩送去校門口給阿公阿嬤哦。」 由於心裡有一點牴觸了,沒那麼直接的照單全收老師的訊息,重新解讀一次: 「有依照昨天媽媽的請求,今天有多讚美小孩,他表現看起來也比昨天穩定。」 看起來,教師這個職業,真的是服務業? 「 我今天教寫字,有發現他跟班上另一個確診自閉過動的同學,寫字起來那個筆跡,就是不一樣ㄟ!看起來線條很不穩定。 」班上才剛開始教寫字,真的可以在一兩分鐘內靠筆跡斷定了心智發展狀態 ? 兒子是真的不太喜歡寫字,雖然說「書畫同源」,但因為媽媽本人並不擅長繪畫,這部分的培育確實偏少,所以寫字還沒很穩定。但在小一開學第一天第一堂課,基本上是符合預期?再加上ㄤㄟ其實也不太愛練字,我對筆跡多少有一點放牛吃草。 但老師就這樣斷定,還真的會有點懷疑她在判斷事情的專業程度。 「黃昏班我是帶二年級,剛好在學校才能 幫這個忙 ,把小孩送去校門口給阿公阿嬤哦。」這部分我就真的覺得,好,老師是以服務業或是接案心態在看待「帶班教育」這件事情了,這句我聽懂,就是出力了要讓受惠方知道,才是一個 favor。 左思右想,覺得完全不能倚賴老師,一開始多少有點無助感,難道要去聯繫教務處嗎?現在對小孩應該也還沒有造成實質上的傷害,聯繫教務處,應該只會讓兒子被真正的「特別待遇」吧。 順手查了 Google,發現這位老師,在多年前還曾經透過聯名提案「注意力訓練方案提升學習效能」而獲獎,而她現在的反應,總感覺不像是提出這種教案的人。再看近期的資料,她還是學校去報告教學評鑑的代表。 OK,